上海一中院审理的两起案件分别入选 2014 年人民法院十大刑事、民事案件

发布时间: 2015年01月13日
近日,由人民法院报编辑部评选的“ 2014 年度人民法院十大刑事案件、十大民事案件”公布

近日,由人民法院报编辑部评选的“ 2014 年度人民法院十大刑事案件、十大民事案件”公布。我院刑一庭余剑合议庭一审审结的市检分院诉彼特·威廉·汉弗莱(英籍)、虞英曾(美籍)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案,民五庭原郑军欢合议庭一审、高院民三庭二审并维持原判的泉光电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诉上海雅创电子零件有限公司、深圳市锐能微科技有限公司侵害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纠纷案分别入选。这十大刑事、民事案件均是人民法院报编辑部从 2014 年度该报所宣传报道的具有重大社会影响力、为社会公众高度关注、案情疑难复杂、审理难度大,以及审判结果有重大突破或借鉴作用的案件中遴选出来的。其中,“汉弗莱案”是自 2009 年《刑法修正案(七)》增设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后,全国法院审结的首例在华外国人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案,受到境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为回应社会关切,我院通过腾讯、新浪官方微博对案件庭审和宣判实况作了全程微直播,专设了媒体微直播观看室,并及时召开了两场情况通报会,开创了全国法院首例微直播外国人犯罪案件和上海法院首例微直播庭审两项记录,在推进大要案司法公开上作了积极探索,彰显了我国司法的公开与公正。该案的审判明确了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情节严重”应当综合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数量、次数、内容、手段、牟利数额、造成的损害后果等因素予以认定,对类案的审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前述“钜锐案”是上海法院审结的首例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纠纷案,该案的一、二审判决既区分了认定侵犯布图设计权的标准与认定侵犯著作权的标准,又区分了布图设计与实现布图设计的工艺,使布图设计者了解了合理借鉴与抄袭在先设计之间的界限,对合理保护布图设计、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