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法院要求,制定出台《2015年审判质效指标管理方案》。与以往相比,新版审判质效指标管理方案呈现四个特点:一是指标结构更趋合理。《方案》将审判质效指标调整为约束性指标、指导性指标与参考性指标三类。约束性指标指在法律规定内应尽最大可能推动向好发展的指标,如审限内结案率、二审改发瑕疵率、生效案件改发率等;指导性指标指在参考性指标的基础上需进一步提升相关质效数据的指标,如同期结案率、18个月以上未结案数、二审开庭率、案均执行标的清偿率、调解撤诉率等;参考性指标指引导业务庭向合理区间努力的指标,也作为审判运行态势分析的重要参考。二是指标要求更添韧性。在测算2011年至2014年我院指标数据的基础上,结合市高院正在制定的《关于审判质量效率评估指标合理区间的实施方案》,对各项指标增加合理区间,引导其在一定区间内变动,以使质效指标管理更符合审判工作规律,更具柔韧度,防止产生唯指标、唯数据的倾向。三是指标管理更人本化。提倡以人为本,积极赋予法官自主管理权。如对涉及一审未陪审、二审未开庭、申诉未听证、未当庭调撤等常态化工作的审批事项取消或尽可能降低审批层级。四是指标重点更为突出。充分考虑司法改革与《行政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等新法施行的影响因素,在点面结合管理的基础上,突出质量与效率并重的原则,3项约束性指标中即有2项与质量有关,其余指标也多与质量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