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我院召开庭审记录改革试点工作动员会并发布《关于推进庭审记录改革试点工作的实施细则(试行)》。该实施细则是我院根据市高院指导意见和相关文件,结合工作实际,对改革试点案件范围、审判流程、职责分工和机制衔接等内容予以细化。一是进一步明晰改革理念及进程。确定庭审记录改革的概念与具体方式,明确庭审录音录像是具备法律效力的记录载体,音字转换记录作为参考记录。同时,将试点工作原则上分为两个阶段,在我院简审团队先行试点,并根据反馈情况逐步扩大,确保工作稳步推进。二是进一步明确改革试点范围。明确在独任制审理和部分合议制审理的二审民商事案件中先行试点,优先选取案情简单、庭审时间较短且庭后能及时裁判的案件,试点案件的证据交换、询问、谈话或听证、接访等诉讼活动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后也可纳入试点范围。三是进一步理顺审理流程。对试点案件审理过程的告知程序、录音录像要求等具体内容予以进一步明晰,确保审理流程合法规范及各环节衔接顺畅。如针对适用录音录像替代庭审笔录的案件,应事先明确告知各方当事人。庭审开始前,将《录音录像替代庭审笔录告知暨确认书》交各方当事人签字。四是进一步厘清工作职能。明确试点案件中法官、法官助理和书记员各自的工作职责,并对技术保障、案卷归档等工作流程予以规定,梳理审判权责及岗位职责清单。如书记员在试点第一阶段,原则上应全程参与庭审,负责庭前准备、转递证据材料、核对智能转换文字记录、监控系统运行状况等庭审辅助工作。在试点第二阶段,以独任制审判的二审民商事案件,经承办法官同意,可以在完成开庭准备工作且当事人表示不申请回避后退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