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挥中级法院承上启下作用,对内加强监督指导,对外加强诉源治理?如何画好中基层法院审判质量体系建设“同心圆”?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以主题教育为契机,大力开展调查研究,寻求破解难题路径——
“5个主题” 聚焦重点 明确调研目标
当下,新法频出、经济活动日趋多样、新类型案件不断涌现……作为承上启下的中级人民法院,上海一中院面临的挑战、问题比以往更加复杂,迫切需要通过丰富调查研究,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和路径。
历年来,上海一中院始终将实务调研作为院重点工作之一。今年4月,中共中央部署要求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上海一中院亦快速响应,党组班子成员在大调研正式启动前,先行开展主题教育学习班,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以及中共上海市委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大兴调查研究的实施方案》等文件材料,为大调研开展打好扎实的理论基础。
结合理论学习,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的指示精神,党组班子成员就调研选题如何定、调研对象如何选、调研方法如何用、调研成果如何转化等开展多次集中研讨,制定《上海一中院领导班子调查研究工作方案》,结合院实际工作,以领题调研课题为切入口,带动全院开展重点课题调研,精准发力,开启本轮大调研工作。
在调研选题方面,上海一中院党组班子成员明确以问题为导向,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期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经反复研判,班子成员结合各自分管领域工作,紧密贴合中级人民法院的职能定位和工作特点,选定“中级法院对辖区基层法院的审判监督指导机制”“诉源治理实践路径”“审判管理现代化建设中的数据管理和应用”“审判团队模式下法官助理培养使用路径”“涉众型非法集资案件追赃挽损机制”5个调研主题,并针对调研点位、频率、人员范围等进行了细致的讨论斟酌,根据时间节点倒推分别形成5个详实可操作的《调研计划》。
选题确定了,接下来,要出效果,用对调研方法至关重要。“深、实、细、准、效”,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做好调研工作的“五字诀”,本次大调研,上海一中院就计划在求深、求实、求细、求准、求效五个方面下足工夫。
“2条主线” 多主体联动 优化调研形式
6月7日下午,上海市律师协会一间会议室里,正在进行一场调研座谈,主题是“如何进一步加强中级法院对辖区基层法院的审判监督指导工作”。法院到律协调研座谈,并不新鲜,“不寻常”在于以往都是由律协直接提供代表律师名单,但是这一次,上海一中院打破常规,通过系统大数据检索律师名单,筛选出近三年代理案件数量前列的律师,直接逐一电话沟通,邀请时间上适宜的5名律师作为代表进行座谈,力求调研后能对症发“药”。
真实的情况、深层次的问题,只有“扎”下去,才能“捞”上来。短短2个小时,律师们反映了一共24个问题。陆卫民院长表示,情况摸清了,下一步,上海一中院将明确具体任务、落实责任,拿出有力措施切实解决。
为推进调研走深走实做细,上海一中院“线下+线上”两条主线并进,结合传统调研方法与新型调研方法,点面结合,多方联动。线下,综合运用实地走访、座谈交流、随机访谈等方法;线上,结合实际将调查问卷、视频连线、请教专家等形式作补充。通过与基层法院纵向联动、与外省市兄弟法院横向协作,与内部一线干警深度访谈、与外部人大代表、职业共同体(检察官、律师、高校法学家等)等学习交流,形成“纵、横、内、外”广覆盖,进行“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分析”。
这两个月,上海铁路运输法院、上海松江广富林街道、科大讯飞、上海交大数据法律中心等地都留下了上海一中院孙军副院长领题调研课题组的调研足迹。为提升调查研究的效率和效益,课题组还通过便捷的视频连线方式,与最高法院审判质效管理指标体系起草小组进行“线上”座谈,学习审判质效管理指标体系修订背景、指导思想、进展情况和重点修订内容。
调查研究是一项细致的工作,要保证调研结果真实可信,要听取各方面意见,包括少数意见、不一样的声音。问卷调查法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倡的调研方法之一,能够收集、筛选、分析有效信息,多层次、多方位地掌握具体情况,上海一中院政治部主任张佳杰在这次领题调研中也用了多次。“为了保障结果真实全面,样本基数要大,要做好动员,要采用无记名方式,让大家说出心里话。”结合普查和抽样调查,张佳杰主任在数据分析中把握到法官助理群体最真实的特点和需求。
近年来,上海一中院审理了数十起特大规模集资诈骗案件,为强化涉众型非法集资案件追赃挽损,该院自主研发了“被害人信息登记核对平台”和“债务自助履行平台”,其中,“被害人信息登记核对平台”已在上海全市法院推广。但现实中仍面临不少痛点、堵点、难点问题,本次调研,上海一中院徐世亮副院长计划通过“面对面”,准确掌握基层一线实情;坚持“笔对笔”,科学用好统计调查方法;用好“键对键”,创新应用大数据技术,以期找到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这几个月,上海一中院班子成员的日程表无一不满满当当,调研场所丰富、对象全面、内容详实。据悉,自此轮大调研开展以来(截至6月27日),上海一中院班子成员已先后实地走访40次,召开座谈会34场,发放并收回有效问卷600余份。
“4张清单” 完善机制 力保调研实效
调研收集来的问题如何处理呢?调研是奔着问题去的,那么,接下来就是要破难题,求实效,将调研转化为促整改的关键点和突破口。
“这些问题,短期能解决的,要做到接诉即办、紧盯不放、一抓到底;短期难以解决、需要持续跟进的,要明确任务举措、时限、效果、责任,通过转化为建章立制持续发力,以项目化方式,分阶段、分步骤有序推进。”6月8日,一间会议室里,陆卫民院长正在和立案庭等相关部门召开问题梳理会,力求第一时间形成“4张清单”,即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成果转化运用清单。陆卫民院长牵头对照整理出的问题清单,逐一细化解决举措、明确责任部门和整改时间。
一场会议下来,前一天在上海市律师协会调研会上律师们反馈的24个问题,已有5个问题得到即知即改、落实解决,剩余尚未能即刻解决的问题,均已形成详实可操作的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
当然,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并不是开一场问题分析会、任务分解会就能够解决的。据了解,上海一中院还将通过对调研对象等进行随机“回头看”,动态跟踪问题落实,并开展措施推进督查,压实责任到部门、个人,形成成果转化运用清单,构建解决问题的长效机制,推进“边调研-边解决-边转化”工作闭环。同时,通过总结调研实施、问题梳理、研究解决各阶段形成的好做法、好经验,建章立制,形成常态长效机制,巩固调查研究成果,真正达成“多调研、摸实情、盯住抓、抓到底”的效果。
近日,上海一中院澹台仁毅副院长领题的调研课题《人民法院加强诉源治理实践路径研究》,也有了阶段性实践成果。课题组成员、立案庭法官助理张柯在跟案中发现有三起涉股权转让纠纷上诉案件,也许可以运用诉源治理实践路径解决。通过与审判团队负责人李兴讨论,上报至澹台仁毅副院长,在多方协作下,最终通过一份示范判决,促成关联案件达成调解,协调了这三起案件中民营企业与小投资者的利益,消除了后续群体诉讼的风险,积极推动矛盾纠纷依法实质性化解。这份示范判决和相应处理,一方面明确了裁判规则,另一方面做到有效终审,避免多案改判和程序空转的风险,有利于营商环境的进一步优化,是上海一中院诉源治理纠纷化解的一次有益尝试。
据悉,近年来上海一中院致力于探索诉源治理与多元解纷联动机制,现已对辖区各法院逐步建成一对一、点对点的条线工作指导机制,借由本轮大调研,进一步察实情、出实招,以期在未来实现将多元纠纷化解机制扩展到一审辖区,达成一、二审调解资源分享互动。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是科学决策的必要前提。接下来,上海一中院将继续在做好调查研究“后半篇文章”上下功夫,抓好调研成果转化运用,切实以“高质量司法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的新成效检验主题教育成果。
摘自:2022-07-04《人民法院报》
作者:李丹阳